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微创狙击,终结癌痛!腹腔神经丛毁损术为晚期肿瘤患者按下“止痛键”

2025-07-16 18:10:00

来源:奇山医院  



在癌症漫长的抗争中,难以忍受的疼痛往往是压倒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天,烟台市奇山医院疼痛科专家通过王阿姨(化名)的真实病例,带大家认识一种针对内脏剧痛的“精准狙击术”——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看看它是如何让饱受肝内胆管癌术后顽固腹痛折磨的王阿姨,重新找回睡眠与尊严?

从王阿姨的困境说起:当止痛药逐渐失效

王阿姨是一位肝内胆管癌患者,随着肿瘤进展,出现了持续加重的上腹部及背部放射性疼痛,痛感如刀绞、火烧,夜间尤甚,严重干扰睡眠和日常生活。

尽管她遵循医嘱,从普通止痛药逐步升级到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但疼痛并未改善,还伴随恶心、便秘等副作用。这种“药物失效、疼痛失控”的状态,正是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的典型困境——内脏神经痛。

为什么常规止痛药对内脏痛效果差?

腹腔脏器(如肝、胆、胰、胃)的疼痛信号主要通过腹腔神经丛(腹部最大的自主神经网)传递至大脑。肿瘤侵犯、压迫或炎症刺激会持续激活此神经丛,产生剧烈且定位模糊的“内脏痛”。阿片类药物虽能抑制中枢痛觉,但对这类神经源性疼痛效果有限。

破局之策:什么是“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面对王阿姨的困境,奇山医院疼痛科团队提出了一个“治本”方案——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这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核心原理是:精准定位 + 化学毁损 = 阻断疼痛传导通路。

精准定位(CT导航):

患者在CT扫描床上取俯卧位,医生通过CT图像实时引导,避开血管、肠道等重要结构,将细穿刺针精确送达腹腔神经丛所在位置(位于膈肌脚前方、主动脉周围)。

化学毁损(药物“狙击”):

注入高浓度无水酒精。这类药物能选择性破坏痛觉传导神经纤维(尤其是交感神经),而对运动神经影响极小。相当于在疼痛信号传递的“高速公路”上设置永久路障。

手术过程与王阿姨的转变

手术操作时间:

约30分钟(局麻下完成)。

术中感受:

轻微胀痛,多数患者可耐受。

术后效果(王阿姨的亲身经历):

24小时内:腹痛明显减轻,背部放射痛消失;

1周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停用强阿片药,改用低剂量弱阿片药;

生活质量:食欲恢复,可下床活动,情绪好转。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的治疗优势

◆ 镇痛效果强于口服药物

◆ 起效快(24~48小时)

◆ 显著减少阿片药用量及副作用

◆ 微创、恢复快、费用可控

神经毁损直接阻断了80%以上的内脏痛觉传导。研究显示,NCPB对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引起的上腹剧痛有效率超70%,镇痛效果可持续 3~6个月甚至更长。

哪些患者适合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

◆ 肿瘤类型:晚期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肾上腺癌等引起的上腹部及腰背部剧痛;

◆ 疼痛性质:定位深在、呈持续性绞痛或胀痛,常规药物控制不佳;

◆ 一般状态: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无穿刺部位感染。

特别注意:

若肿瘤已广泛转移至腹膜或脊柱(如王阿姨的背部放射痛需先排除骨转移),需联合其他镇痛手段(如脊髓电刺激、鞘内镇痛泵)。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NCPB)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尊严的捍卫。它用精准的医学“狙击”,为被疼痛禁锢的生命打开一扇窗,正如王阿姨所言:“疼痛缓解后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终于能睡个整觉了。”

专家简介:

图片

马勇,副主任医师,烟台市奇山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银质针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颊针、超声引导下神经筋膜阻滞,慢性软组织痛的银质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顽固性疼痛的靶点射频脉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规范化阶梯治疗等。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