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冬病夏治正当时 烟台市奇山医院三伏灸开始啦

2025-07-09 17:25:00

来源:奇山医院  



随着蝉鸣渐起,气温攀升,一年一度养生的黄金时段——三伏天即将到来。2025年的三伏因气候特殊性,其养生价值更为珍贵。在中医的智慧里,三伏天进行艾灸,是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绝佳方式。今天,烟台市奇山医院中医专家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三伏灸。

一、 为什么三伏天是艾灸黄金期?

“热在三伏,寒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自然界暑气最重的时节。中医认为,此时人体毛孔开张、气血流通旺盛,正是借助天地阳气驱寒除湿、调和脏腑的最佳时机。

艾灸以艾草为原料,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将纯阳之火注入经络,达到“以热引热、以阳驱寒”的效果。就像冬日里的阳光融化冰雪,三伏天艾灸可将体内沉积的寒湿、痰浊等病邪“逼出体外”,尤其适合调理虚寒性疾病,这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核心逻辑。

二、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 驱散寒湿,告别“空调病”

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嗜食冷饮,容易导致寒湿困脾,出现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空调病”。

艾灸能激发脾胃阳气,促进湿气代谢,缓解头重如裹、舌苔厚腻等症状。

● 温补阳气,增强免疫力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为怕冷、易感冒、疲劳嗜睡。三伏天艾灸可补足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就像给身体“充电”,尤其适合阳虚体质(手脚冰凉、夜尿频多)和亚健康人群。

● 调理虚寒型疾病

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胃寒等疾病,艾灸能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 养心安神,缓解“苦夏”

夏季心火旺盛,易出现失眠、心悸。艾灸心经穴位(如神门、内关)可清心火、养心神,搭配脾经穴位(如足三里)还能改善夏季食欲差的问题。

三、艾灸前注意事项

● 饮食适量

艾灸前不宜过饱或空腹,过饱时艾灸会影响胃肠消化,空腹则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建议饭后1-2小时进行艾灸。

● 情绪平和

艾灸讲究身心放松,若情绪激动、焦虑、紧张,会影响气血运行。艾灸前可通过静坐、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让身心处于平和状态。

● 衣着宽松

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方便暴露艾灸部位,同时避免紧身衣物影响艾灸时的热量传导和气血流通。

● 环境适宜

确保艾灸环境温暖、安静、通风良好,避免在风口、潮湿阴冷处艾灸,防止寒邪趁虚而入。

● 身体状态评估

若处于发热、极度疲劳、醉酒等状态,或皮肤有破溃、过敏等情况,应暂缓艾灸;女性经期若经量较大,也需谨慎艾灸,经量少或有痛经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艾灸后注意事项

● 避免受凉

艾灸后全身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要做好保暖。4-6小时内不要吹冷风、空调,更不能洗冷水澡,建议6小时后再用温水洗澡。

● 饮食禁忌

艾灸后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防止寒湿再次入侵;同时,辛辣油腻食物易生热上火,也需忌口,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或温补性的养生茶 。

● 充足休息

艾灸后身体需要时间吸收和转化艾灸的能量,建议艾灸后休息30分钟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充分恢复。

● 观察反应

部分人艾灸后可能出现轻微口干、上火、局部发红、起小水泡等情况。若症状较轻,属正常排病反应,可多喝温水、减少艾灸时间和频次;若水泡较大或身体不适加剧,应及时就医处理。

● 循序渐进

初次艾灸或体质较弱者,应从短时间、低强度开始,让身体逐步适应,再根据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艾灸时间和强度。

2025年三伏灸时间表

伏前预热灸: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灸: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灸:7月30日-8月8日

末伏灸:8月9日-8月18日

伏后加强灸:8月19日-28日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