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09:01:31
来源:滨医烟台附院
水母网1月10日讯(通讯员 黄瑾)岁末年初,我们又迎来一次“大考”。
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烟台附院),每位医护、每个科室、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用勇气、用无畏、用意志、用坚守,全力为这场“大考”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
“这场疫情,对医院医护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都是一场考验,全院坚持应收尽收、应转尽转的原则,提前谋划、统筹资源,分级诊疗,极限运转,以‘医者仁心’‘护佑生命’为使命担当,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牢牢守住患者生命健康防线,与区域共融共生,全力以赴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院长王强说。
提前谋划,搭建生命救治防线
自去年12月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滨医烟台附院立即行动,统筹资源、全体动员,在救治的最一线搭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2022年12月19日,《致全院职工及家属的一封倡议书》: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肩负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严峻而复杂,任重而道远……
——2022年12月23日,《致滨医烟台附院广大医务员工的一封信》:在这个非常时刻,请大家务必珍重,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医院党委、行政始终和大家在一起,始终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
——2022年12月27日,《关于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的行动书》:在此特殊时期,全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上级和医院(学院)党委决策部署,坚决守护医护教职员工和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封封“倡议书”,是使命的召唤,也是心疼与关爱。
——2022年12月9日,滨医烟台附院为居家发烧患者开通互联网医院,以视频的形式详细解答如何在线就诊、与医生交流病情及线上开药等;
——2022年12月22日,“滨医烟台附院互联网医院推出新冠肺炎中药治疗方剂—连花清瘟汤剂”信息发布,开药流程、用法用量、取药途径描述详细,为用药患者带来便利;
——2023年1月6日,滨医烟台附院开通胸片CT线上开单、线下检查功能,减少就诊环节,提高就诊效率。
一条条信息,是优化诊疗流程的举措,是便民服务的初心。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副院长初翠英介绍:“我们坚持以患者为重,院领导24小时带班在岗,并按照分级诊疗,对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级调配,同时院内成立专家巡查组,对全院分层分级巡检会诊;在全员培训方面,‘内外兼修’,全体医护和管理人员都要学习药品、器械等知识,提高救治质量。此外,根据烟台市委指挥部疫情防控和专家组要求,我们也承担起牟平区、高新区、栖霞市、莱州市的医疗帮扶和专业指导责任,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实现线上线下诊疗一体化。”
统筹资源,分流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眼下,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医院救治重点,也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尽管目前床位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依然有患者在排队等候住院。”滨医烟台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海明说。记者在ICU看到,目前在院的患者以65岁以上老人居多,“冬季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期,也是医疗高峰,再叠加疫情因素,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住院率增多。”
为及时应对治疗需求,滨医烟台附院在重症医学科23张床位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住院部17楼的12张ICU床位,并统筹急诊ICU的8张床位,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提升救治能力的同时,调配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增设ECMO、IABP等设备,全面保证医疗救治。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呼吸科,“科里的60张床位也全部满员,上午刚开了紧急会议,明天新增8张重症床位和8张急诊床位。”滨医烟台附院呼吸科主任刘书盈说,医院已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组建了救治专家组,“一病例、一方案”做好急危重重患者的专业化救治工作。同时,全科医学科、妇科、心血管科、血液科、消化内科等300多张床位已全部放开,“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开展分类救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布到不同的救治单元,病区内配足配强医务人员,随着重症患者增加,病区逐步开放,尽最大努力分流救治危重症患者,为患者构筑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刘书盈说。
作为“最前线”,急诊科的任务繁忙而紧要。“大量病人涌入急诊科,原来每天100多人次左右,现在最多每天400多人次,且危重病人居多。”滨医烟台附院急诊科主任姜善红说。为缓解急诊医疗资源挤兑,医院持续优化急诊就诊流程,调整预检分诊工作流程,畅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现在急诊量有所缓和,但也达到每天约300人次就诊。”
毅然坚守,建立医护梯队调配机制
“您哪里不舒服?”“我一直发烧,浑身没有劲儿。”尽管接诊的护士已眼泛血丝、声音嘶哑,但依然有条不紊地为患者登记信息、测量体温、血压等,并按流程引导她到相应诊室诊疗。这是记者在发热门诊看到的一幕。
“大家只要症状一缓解,基本都回来上班了,也就休息了2-3天。”姜善红说。采访期间,她也不停咳嗽,“还没恢复好,但是工作不能不干,大家都在克服困难,平战一肩挑。”
自12月中下旬,医院在迎来患者骤增的同时,也面临着医护因发热减员的压力。面对人员极度短缺的状况,医务部及院区医务处统筹全院医务人员,建立梯队调配机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内科科室及重症监护室等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第一梯队;营养科、高压氧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作为第二梯队;其他如麻醉科、病理科、骨科等作为第三梯队。根据需要,内科医师调配儿科发热门诊、急诊内科门诊,医技医师调配方便门诊,外科、五官科调配发热门诊。同时医院组建科室主任组成的“急诊突击队”,科主任轮流坐阵急诊,有效分流病人,缓解急诊就诊压力。采访当日晚5点,记者在呼吸科门诊见到科副主任杨坚,当日他已接诊86位患者,仍有35位患者在等候。“刚去了趟病房,赶紧回来继续坐诊。”杨坚说。
在滨医烟台附院医生李丰玲的朋友圈,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今天有几次让我热泪盈眶,为我们团结奋战的兄弟姐们感动落泪,发烧躺在床上眼泪禁不住流淌:发烧过后1天主动请缨要求返岗、替换前线的战友;疼痛欲裂吃着药也要上岗的战友;一值班就是30小时的战友;高热请假还承诺2天就可以返岗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有你们又何尝打不赢这场硬仗,我们的春天不会遥远!
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