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19:25:00
来源:奇山医院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
据统计,我国每天超过一万人罹患癌症,每8秒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人一生患癌的风险高达25%。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82.47万,肺癌、肝癌、胃癌发病率居前三,男性世标发病率高于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如果能将癌症扼杀在早期甚至潜伏期,不仅治愈机会大,还能大大降低癌症患者的身心痛苦和费用支出。
01如果出现这些信号应高度警惕
▪️持续2周的不明原因的咳嗽、声音嘶哑、咳血。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长期乏力。
▪️体重莫名下降达10%。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考虑是肿瘤在作怪。
▪️伤口、溃疡长期不愈合、鼻出血。
▪️无痛肿块、淋巴结肿大。
▪️大便突然变细、带血,小便带血,除月经外,不明原因阴道流血。
▪️持续加重的疼痛,如头痛、腹部疼痛、胸骨后疼痛等。
▪️发热时间超过一周尤其是超过十天,一定要考虑感冒之外的疾病,除合并的肺部感染等,肿瘤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持续发热,尤其是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等,儿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
02如何预防癌症发生?
▪️健康饮食
多吃全谷类、果蔬和豆类,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等生物性致癌物的食物,如霉变的粮食、花生或腌菜。建议每天吃的蔬果中,最好包含多种颜色,例如西红柿(红)、黄瓜(绿)、胡萝卜(黄)、山药(白)等,可以充分补充的植化素。
▪️规律运动
每天运动15分钟,可延长寿命,还可降低癌症死亡风险。通过规律运动不但可以控制体重,也是维持健康体态的关键。
▪️体重控制
体重若超过个人理想体重的 40%,男性女性罹癌风险将提升,体重维持必须控制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4。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吸烟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而过度饮酒则与某些癌症有关,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或早期癌症,从而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特定的癌症筛查。
40岁以上人群尤其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 筛查肺癌;女性从20岁开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5岁后进行胃肠镜检查或粪便潜血检测筛查胃癌、结直肠癌;乙肝携带者建议每年进行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降低肝癌风险。
人类征服癌症最好的途径是预防和早期发现,了解其危险因素、早期表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遇癌不恐慌、科学防癌、远离癌症!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