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吃鱼虽好,烟台医大胃肠医院提醒4种鱼劝你少吃或不吃,有致病风险

2023-11-20 09:51:43

来源:烟台医大胃肠医院   张中才



相对红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的鱼肉,不仅鲜嫩可口、高蛋白、低脂肪,而且做法也很多,清蒸、红烧、水煮……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另外,平常多吃鱼还有众多好处!

经常吃鱼的4大好处!

1、富含DHA,对大脑好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老话常说多吃鱼的人聪明,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鱼类里含有丰富的DHA,这种物质被称为“天然脑黄金”,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信息传导加快,还能对伤亡的脑细胞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

研究发现,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的DHA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因此老年人平时多吃点鱼肉,有助于防止痴呆症的发生。

2、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鱼肉里含有EPA(EPA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物质),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还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进而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据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月保证吃1~3次鱼,每次吃30克左右,这类人局部缺血性中风风险比不吃鱼的人小43%。

3、缓解关节炎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关节软骨会出现退化,可能会演变成骨关节炎。

据美国研究机构发现,鱼肉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且对关节软骨退化有缓解和抑制作用。

鲑鱼、鲔鱼、鲭鱼(小型青花鱼)、鲱鱼、大比目鱼等深海鱼类都含有较多的Omega-3脂肪酸,平时可适当补充。

4、降低肠癌发生风险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在15年间对47.6万人的调查研究显示,与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群相比,常年多吃鱼的人患肠癌的风险下降了12%。

归其原因可能与鱼类富含多种无机盐、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其中维生素A可保护人体免疫功能,而维生素B1则是一种维持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活性物质。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表示,但很多人可能很难保证每周吃鱼,有需要时可以选择鱼油,而且鱼油更高效!

这4种鱼,最好少吃或不吃!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提醒,鱼肉虽好,但这4种鱼真的建议大家少吃或不吃!

1、生鱼片

生鱼片中容易寄生虫卵,这些虫卵可以在人体存活几十年,感染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长期不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和腹水等情况,进而诱发胆囊炎、胆管炎甚至可引起肝炎。

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寄生虫,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食用生鱼片。

2、未煮熟的鱼

淡水鱼中可能存在“肝吸虫”,若是没有完全煮熟,有残留,是可能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器官衰竭等。所以,吃淡水鱼一定要煮熟、煮透,而吃鱼片至少要用90℃~100℃的沸水焯煮15秒以上才安全。

3、过度油炸的鱼

不少人爱吃的烤鱼,就属于过度油炸的鱼,虽然味道诱人,但对健康没有什么好处。

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杂环胺。此外,鱼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4、腌制的咸鱼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伤害极大。另外,人体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使血管扩张,血红蛋白变性,增加致癌风险。建议大家使用清蒸的方式对鱼进行料理,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留鱼肉的营养,同时还避免了高油、高盐。

image.png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