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11:05:49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5月30日讯(通讯员 王永梅 曹平)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肠镜检查的普及,肠息肉的发现率也明显上升。那么,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又该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让我们听听奇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怎么说。
01肠息肉是什么?有什么症状?
肠息肉是一类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是肠黏膜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赘生物。
肠息肉的症状和肠息肉的大小、生长部位以及数量密切相关,当肠息肉很少或者较小的时候,比如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较多或者息肉较大时,可能会有一些症状,具体症状如下:
①大便习惯改变和形状异常,指排便的时间、次数等都发生了改变,或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腹泻。严重者便秘与腹泻会反复交替地出现,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必须要注意。肠息肉会分泌黏液增多,黏液会刺激肠道黏膜,使肠蠕动改变,从而发生腹泻或便秘及黏液便等;直肠的较大息肉可以导致粪便的形状异常。
②肠鸣音,肠蠕动加快后,会出现肠鸣音,患者会感到气鼓、气胀的声音。
③腹痛,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有时肠蠕动突然加快,可能会出现痉挛性腹痛,腹痛感有一阵非常强烈,可能过一阵就会缓解。
④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⑤此外,肠道腺瘤性息肉增大以后,可能逐渐发生癌变等,此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伴发出血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贫血。
02如何发现肠息肉?
一般是通过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来检查是否存在肠息肉。如在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中发现有息肉存在,即可诊断为肠息肉。直肠中下段的息肉在医生进行直肠指检时可触及,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也可确诊。
发现肠息肉后,较小的息肉可以直接取活检钳除或行EMR息肉切除术,切除的息肉应送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对于较大的息肉或不能除外癌变的息肉,一般应先活检钳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其性质后再决定切除的方式。
03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肿瘤性息肉因为有潜在的恶变倾向,所以发现后应该尽快切除。
②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和Peutz-Jeghers息肉,这是一种发育的异常,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对于较大的息肉还是建议切除,特别是当息肉表现出症状,如出血、诱发肠套叠,或该息肉疑是癌,则建议切除。
③炎性息肉:一般不需要手术切除,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减轻局部的炎症,但对于较大的息肉(>1cm),还是建议手术切除。
④增生性息肉:大多数增生性息肉都比较小,直径大多≤5mm,对于这些较小的增生性息肉,一般建议内镜随访观察,但对于较大的增生性息肉,有人认为可能是锯齿状息肉的前体,因此还是建议切除。
04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肠息肉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超重、肥胖、吸烟以及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等因素与发生息肉风险较高有关。采取以下措施可能会减少肠息肉发生:
①消除肠道炎性病变因素,减少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多吃熟食、少吃生食与冷饮,避免不洁饮食,减少源自食物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等感染风险。
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保持大便通畅,不要乱用通便药物。加强体育锻炼。
③某些药物可能有预防肠息肉发生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呤醇,植物提取物如姜黄素、槲皮素等,据报道,这些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减少息肉发生的作用,但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使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专家简介:
金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全军知名专家。烟台市奇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曾任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医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研究员,师从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vey J. Alter博士,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第三内科客座研究员。
擅长:
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在慢性胃炎、慢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及肿瘤诊治与早筛、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肠道菌群失调、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脂肪肝、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和治疗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胃石症内镜下碎石术、食管狭窄扩张术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黏膜下肿物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黏膜下肿物剥离术、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等具有丰富的经验。
学术兼职及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美国《临床胃肠病和治疗杂志》主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常务副主编,兼任40余个英文专业期刊的编委,6个国内统计源期刊的编委,10个国外SCI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6项,曾获得The Sentinel of Science award, USA. (美国科学前哨奖)、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FAR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U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优秀博士后研究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医疗成果奖等6项科技奖项。发表SCI论文18篇,中文统计源期刊论文39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3部。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