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09:06:23
来源:烟台医大胃肠医院
66 岁的张大爷最近两个月总被上腹不适困扰,吃饭时出现了吞咽困难的情况,时常有食物反流的感觉。张大爷的儿子看父亲状态不佳,急在心里,听朋友说烟台医大胃肠医院看胃肠病很不错,赶紧为父亲预约了胃镜检查。
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张大爷食管中段有一处隆起,考虑为食管占位性病变,建议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可一听还要做病理检查,张大爷起初不太愿意。原来他出门时没带够钱,认为自己的症状可能就是普通的肠胃不适,也担心额外的费用。为了不让张大爷错过诊疗时机,医生苦口婆心地劝说:病理检查是明确病变性质、区分良性还是恶性的关键依据,对后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经过医生耐心沟通,张大爷终于点了头。
两天后,病理检查结果无疑证实了医生的担忧,检查结果显示为鳞状细胞肿瘤,这种类型的肿瘤常发生在身体的皮肤、口腔、咽喉、食管、肺等部位,尤其是在食管中的发病率较高。鳞状细胞肿瘤的形成通常与长期的刺激、炎症或一些高危因素有关,比如吸烟和饮酒等。
认知误区:被忽视的消化道检查
张大爷的经历并非个例,它反映出大众对消化道检查的认知误区:一是对症状的忽视,低估症状的危险性,许多人将上腹不适、吞咽困难、烧心反酸等症状归咎于“老胃病”或“消化不良”,未能及时就医。然而,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有时恰恰是食管、胃等上消化道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二是对检查的顾虑,许多患者因对胃肠镜检查过程感到恐惧,或出于费用考虑而选择拖延。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难受的无痛胃肠镜了。而且一次规范的内镜检查投入,可能避免未来因病情发展而产生的巨大医疗开支和治疗痛苦。而对于内镜下发现的可疑病灶,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胃肠镜检查:精准筛查的必要手段胃肠镜检查是目前筛查和发现消化道黏膜病变直接有效的方法。如烟台医大胃肠医院采用的奥林巴斯CV-290型高清胃肠镜系统,是目前更先进的现代电子内镜系统,具备高清成像和窄带成像等功能,能够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黏膜的细微结构和血管形态,显著提高了微小病变和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同时,镜管纤细柔软的设计也提升了检查的舒适度。
病理检查:诊断的最终依据当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时,医生会通过活检钳取下一小块组织送检。通过在显微镜下分析这些组织的细胞形态,从而做出最终诊断,从而判断病变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这个过程是诊断的“金标准”,是其他方式的观察无法替代的。
关于食管肿瘤的危险信号与高危因素
食管肿瘤等消化道肿瘤在早期阶段,症状可能不典型甚至完全没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信号:
1. 食管内异物感
2. 咽部干燥感和紧迫感
3. 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留感
4. 胸骨后有闷胀不适或疼痛感
具备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食管肿瘤筛查:
1. 年龄超过40岁;
2. 居住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福建、新疆等食管肿瘤高发区人群;
3. 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者;
4. 患有慢性食管炎(特别是伴有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巴雷特食管等疾病人群;
5. 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有食管肿瘤病史;
6. 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
7. 食管肿瘤手术治疗后患者;
8.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吸烟,喝酒,喜食腌制、烧烤、熏制、过烫食物,长期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摄入以及吃饭速度过快等。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核心。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将胃肠镜检查纳入体检计划,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首次检查的年龄应适当提前。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科学看待并积极参与健康筛查,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最实际的保障。
相关链接:烟台医大胃肠医院是新胃来医生集团投资兴建的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胃肠专科医院,一举将烟台胃肠疾病的诊疗带入“专院、专家、专查、专治”的全新时代。医院现已成为烟台山医院医联体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技术协作医院、蒲公英计划肠健康诊治示范中心,拥有国内更先进的进口高清无痛胃肠镜等先进设备,不断邀请北京专家来院出诊,中西医结合破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耐药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疑难疾病治疗难题。
胃肠健康热线:3453636
鲁医广【2024】第1030-291-3707号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