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今日推荐
严师 · 医者 · 家人——血透室里患者眼中的"于老师"

2025-04-19 15:37:21

来源:烟台海港医院   张同强



水母网4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同强)近日,烟台海港医院肾内科收到患者陈先生的投稿。他通过1个月来的观察、体验,讲述了自己眼中透析室护士长于阿芳用真诚的关爱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的故事。他亲切地称于阿芳为“于老师”,饱含深情写下此文,表达对于阿芳护士长的感谢和赞扬。文章真挚感人,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与美好。

原文如下:

于老师,她既不是学校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海港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护士长。她从事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二十多年,用坚守、用责任、担当和专业技能牢牢守护住患者的生命线,让我看见了那束希望之光。我亲切地称她为“于老师”。

图片

于阿芳正在给血透患者做耳穴压豆

预冲管路、穿刺、连接穿刺针和透析管路、患者开始正式治疗……每天早上七点十分,海港医院的透析室迎来第一批病人。于老师说:“每天7点前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接诊后病人陆续进入透析治疗区,经过4个小时的透析,11点半左右病人陆续下机。”

每天中午是透析护士最忙碌的时刻。“12点30分开始接诊下一班病人,中午要提前做好下午透析准备工作。”于老师表示,为确保病人安全卫生上机,中午需要做好机器消毒、床单被套更换等准备工作,中午不休息是常态。”

图片

肾内科透析大厅

在海港医院血液净化室,我看到每张病床上都躺着患者,护士们的工作紧张而有序。来这里做血透的多是跟我一样,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据于老师介绍,透析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循环,大多以大于200ml/min的速度不停地运转四个小时,稍有不慎就会使患者丢失珍贵的血液,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项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透析应急情况,确保病人透析效果和透析安全。

“我给您说的记住没?后天来透析时我要考您啊。”我在今年4月7日到海港医院第一次做透析时是于老师给我做的。当时,她给我详细介绍了做透析的注意事项,如少喝水,少吃香蕉橘子等,走路要慢,尽量不穿系鞋带的鞋,不要紧张,要配合治疗,在我们这里十年二十年透析的人很多。一下子打消了我的顾虑,使我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图片

血透室接诊台

透析中了解到,血透患者大多是“老熟人”,一星期治疗三次,一次治疗需要4个小时。于老师说:“我们服务的群体与病房里的也有很大区别。患者在血透室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时间长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无形中变为一种亲情和信任。”

再次去透析的时候,我的体重超3.5公斤。于老师一看医嘱,就很严厉地批评我:“我给您说的话,记住没有?让您少喝水你没做到吧?连自己都管控不住?您知道多喝水的危害吗?透析病人最后出现问题都是在心脏啊。”这时的她,俨然成了一名严肃的老师。只要没遵医嘱,她就会严厉批评你、训斥你,不留一点情面;若是按要求做到了,她会表扬你,鼓励你。

“血液透析患者是特殊群体,决定了血液透析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容不得丝毫疏忽,只要患者的血液一分钟没有回到体内,我们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于老师说。

护士工作基本不停歇,不间断地照顾病人,不厌其烦地嘱咐病人,一天下来,她们难免会腰酸腿疼、口干舌燥。几天前,我邀请于老师到我的家乡鄂尔多斯转转,她婉言谢绝道:“陈叔,您太客气了,照顾您是我应尽的责任。”

一句陈叔,拉近了医患关系,多么亲切的称呼啊!虽然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于老师的全名,但是不影响我对她的了解(事后得知,于老师全名于阿芳)。

图片

肾内科血透室医护人员合影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于老师始终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痛苦。面对透析这群特殊的患者,她让孕育希望的花朵开满患者人生中的黑暗低谷,让患者在这里不仅得到血液的净化,也能感受到真心的温暖、真诚的关爱。

她,于阿芳,就是烟台海港医院一个亮丽的名片!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