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医疗活动
给娃防近视,你是不是也踩过坑?请查收这份眼科医生给娃的近视防控方案!

2025-11-07 09:41:27

来源:烟台爱尔眼科医院   刘颖



水母网11月7日讯(通讯员  刘颖)在医院日常门诊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儿童近视防控上存在诸多误区。“近视了不能马上戴眼镜,否则度数会越来越深”、“依赖某种护眼产品就能高枕无忧”、“只要成绩好,近视没关系”……这些广为流传的观点,实则缺乏科学依据,不仅延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甚至可能加剧近视发展,为未来的眼底健康埋下隐患。

误区重重:不少家长在近视防控道路上“事倍功半”

坑一:“近视别戴镜,越戴越深”

真相:真性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不戴眼镜,孩子为了看清会过度调节,反而会加速近视发展。

坑二:“依赖护眼产品,一劳永逸”

真相:各种“防蓝光”“防近视”产品,大多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良好的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它们给家长的更多是“心理安慰”。

坑三:“配镜只追求名牌,其他没关系”

真相:配镜不能单纯的追求名牌,正规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孩子得在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全面检查,这一步比选品牌更重要!如果跳过专业检查,哪怕选择再好的镜片,也可能因为适配不当,让眼睛“白受累”。

另外,要认准正规渠道。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会抓住家长的“焦虑心理”,打着“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的旗号,却推销来路不明的离焦镜,实则毫无科学依据。

多重守护,构建近视防控科学体系

烟台爱尔眼科医院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门诊主任康烨指出:“防控儿童近视,必须摒弃‘重治轻防’的旧观念,建立从‘防’到‘控’的科学体系。”

1.关注时长,还要关注“有效户外”

“每天户外2小时”是近视预防的常规建议,但孩子们往往做不到这么长时间的户外。眼科医生建议抓“有效户外”。

比如工作日,孩子放学比平时早,可以让孩子先在小区里玩会儿,中午也让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周末的时候,每天安排半天的时间到户外玩耍。

特别是经常带孩子去公园放风筝、骑自行车,让眼睛自然看向远处,同时身体活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一举两得。

2.饮食管理:不吃“护眼保健品”,但会调整“一日三餐”

不给孩子吃所谓的“护眼保健品”,而是在三餐里悄悄做调整。

首先,减糖。含糖饮料几乎不买,因为糖分摄入过多会影响钙吸收,还可能让眼球壁弹性变差。如果孩子实在想喝甜的,可以用鲜榨橙汁或少糖豆浆代替。

然后,加“护眼食材”。每天保证一把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它们含有的叶黄素能保护视网膜;每周要吃含有β-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这种成分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视力健康。另外,每天给孩子吃几颗原味坚果,比如核桃、杏仁,补充Omega-3脂肪酸,对眼表健康有帮助。

3.习惯管理:减少“伤眼习惯”,科学护眼

最后,减少“伤眼习惯”。比如,吃饭时不让看平板,睡前1小时关掉所有电子屏幕。很多家长觉得“吃饭看动画能多吃点”,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睫状肌疲劳,反而增加近视风险。

4. “检”为基,控”为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精准医疗干预

眼科医生建议给儿童建立一份动态的《屈光发育档案》,定期追踪监测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核心指标。这不仅能够早期发现近视倾向,更是评估防控效果、调整干预方案的客观依据,实现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风险管理。

对于已近视的儿童,采取医疗级干预手段: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设计功能性眼镜/软性接触镜、视觉训练等。

眼科医生直言,近视防控没有“神奇方案”,靠的就是“选对工具+做好日常”。“现在是秋末冬初交替期,孩子户外活动会容易减少,饮食也可能偏向高油高糖,家长更要多上心”。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