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烟台医大胃肠专家课堂:做胃肠镜伤胃肠,这种说法靠谱吗?

2025-11-05 09:21:58

来源:烟台医大胃肠医院   张中才



“没病别做胃肠镜”“做一次伤一次胃肠”......这些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让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望而却步。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副主任医师王艳苓副教授指出,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典型的错误认知。

胃肠镜是消化内科常规、成熟的检查手段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可视化观察”:胃镜经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肠镜经肛门进入结直肠,通过前端的高清摄像头,医生能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变化。整个检查过程中,内镜的操作有严格的规范流程,且内镜材质柔软、直径纤细,并不会对胃肠壁造成机械性损伤。

可能有人会提到检查时的“不适”,例如普通胃镜的恶心感、肠镜的腹胀感,但这属于暂时的生理反应,并非“伤害”。检查后很快就会自行缓解,不会对胃肠功能造成长期影响。若对这类不适较为敏感,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剂,患者会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全程无明显不适感,检查结束后5-10分钟即可苏醒。

临床上,因操作导致的胃肠损伤(如穿孔、出血)发生率极低,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会严格规避这类风险;无痛检查中的麻醉风险也会通过术前评估进一步降低,对健康人群而言安全性极高。

胃肠镜的核心价值

很多人忽视胃肠镜,本质是没意识到“早期筛查”对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性。消化道肿瘤的特点是早期症状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胃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甚至完全无症状。但此时肿瘤或肿瘤前病变如息肉等可能已存在,若能通过胃肠镜及时发现,大大降低了治疗难度,例如,90%以上的结直肠肿瘤由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漫长的5-10年,早期通过肠镜发现后,可直接在镜下切除,无需开腹手术,阻止了其向肿瘤演变的风险,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科学建议:40岁后,把胃肠镜提上日程

根据我国消化道肿瘤筛查指南,40岁是胃肠镜筛查的“黄金起点”,建议普通人群40岁后首次做胃肠镜,若检查结果正常,后续可3-5年定期复查。若有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基础问题,需遵医嘱缩短间隔。

高危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胃肠炎、息肉病史等,需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复查间隔缩短至1-3年。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王艳苓副教授强调,胃肠镜主动预防消化道肿瘤的“有力武器”。40岁后,身体的机能逐渐衰退,消化道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上升。一次胃肠镜检查,可能就能排除潜在风险,或及时阻断肿瘤前病变的进展。健康没有侥幸,科学筛查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选择。

相关链接:烟台医大胃肠医院是新胃来医生集团投资兴建的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胃肠专科医院,一举将烟台胃肠疾病的诊疗带入“专院、专家、专查、专治”的全新时代。医院现已成为烟台山医院医联体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技术协作医院、蒲公英计划肠健康诊治示范中心,拥有国内更先进的进口高清无痛胃肠镜等先进设备,不断邀请北京专家来院出诊,中西医结合破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耐药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疑难疾病治疗难题。

胃肠健康热线:3453636

鲁医广【2025】第0901-329-3707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