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今日推荐
烟台毓璜顶医院成立惰性淋巴瘤专病门诊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2025-11-03 11:14:03

来源:烟台毓璜顶医院   于明君



水母网11月3日讯 (YMG记者 于明君  摄影报道)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正式成立了惰性淋巴瘤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服务,此次毓璜顶医院惰性淋巴瘤专病门诊的成立,将助力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体验。

记者了解到,滤泡性淋巴瘤是B细胞淋巴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整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使得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临床热点与难点。而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滤泡性淋巴瘤诊疗策略不断推陈出新,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目前,患者预后总体较好,10年无病生存期已有了显著改善,未来无病生存率的进一步提升也值得期待。

c701e5dea66de121788345aa8dfe3ed9.jpg

惰性淋巴瘤易复发、易转化,需长期观察治疗

“港城淋巴瘤患者呈上升趋势,其中惰性淋巴瘤的比例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一科主任马俊杰表示,惰性淋巴瘤是一组临床进展相对缓慢、病程较长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惰性淋巴瘤作为淋巴瘤的一种常见亚型,疾病发展速度缓慢,在早期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需要长期观察和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较为常见的惰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尽管侵袭性不强,但无法治愈,易复发,易忽视,易转化,转化和进展后的预后较差。

02cd58eacbf63fb033c22bffe3c20375.jpg

“延长患者的生存指标、延缓疾病的复发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的关键,需要继续探索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诊疗模式。”马俊杰表示,患者可能面临着治疗期间的松懈、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处理以及复发后未能及时复查等问题,因此需要接受系统性、综合性、全程的疾病管理,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马俊杰告诉记者,为了探索淋巴瘤“治愈”之路,烟台毓璜顶医院加强了淋巴瘤专科建设。在他看来,淋巴瘤亚型众多,是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极其复杂、疑难病例较多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选择差异很大,因此淋巴瘤患者更加需要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愈率。通过专病专治的诊疗模式,为惰性淋巴瘤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提供“专病、专门诊、专治疗”的就医渠道,节约就诊时间,助力惰性淋巴瘤患者优质的全程管理。

多学科协作助力淋巴瘤患者精准治疗

毓璜顶医院血液内二科主任徐俊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惰性淋巴瘤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将这场“持久战”从传统的、可能有些被动的“游击战”,转变为有组织、有策略、全方位的“体系化作战”。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一场诊疗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传统模式下,患者可能在不同科室间辗转,诊断信息可能分散。而在惰淋中心会整合病理、影像、分子遗传和流式细胞等顶尖资源,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精确的病理分型(如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等)和风险评估。 不仅看肿瘤本身,还会对患者的全身状况、伴随疾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长期管理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50921935153eda6d96a354b1620db046.jpg

“观察与等待”还是积极治疗?选择传统化疗、靶向药还是免疫疗法?何时介入?这些是惰淋患者最纠结的问题。徐俊卿表示,多学科协作(MDT)成为标配:中心的灵魂在于 MDT。血液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甚至心理科的专家会共同为每一位患者讨论,制定量身定制的初始治疗和长期管理策略。“观望”不等于“放任”:对于处于“观察与等待”期的患者,中心会进行主动监测,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规律复查。一旦出现治疗指征,能立即启动最合适的方案,避免延误。惰性淋巴瘤的病程长达数十年,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难以胜任。徐俊卿表示,如今每位患者会有一个固定的联系人,负责预约、协调、答疑解惑, 成为患者与复杂医疗系统之间的“桥梁”,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奔波与焦虑。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烟台毓璜顶血液内二科已经成功为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成功移植,均成功出舱且无任何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患者有19岁的大学生,有50、60余岁的长者,也有从天津慕名而来的单倍体移植受者。徐俊卿说,血液内二科移植团队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案,干细胞来源和强化GVHD预防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移植的耐受性,降低移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把控费用,有望提高移植疗效和适应人群。

惰淋中心实现从“标准化”到“深度个体化”的飞跃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一科副主任刘小倩,是莱山院区病房负责人,也是美国希望之城国家癌症中心博士后,擅长淋巴瘤、骨髓瘤的规范诊治及疑难病例会诊,曾至美国希望之城国家癌症中心从事淋巴瘤方向博士后研究工作。刘小倩接受采访时表示,惰性淋巴瘤中心的成立在治疗和科研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彻底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与科研紧密互利的良性闭环。   

8d6f844270b5b997b192630ceabe2764.jpg

患者Anna,是血液内科莱山院区一名“特殊”的患者。她来自美国,在烟台工作期间诊断淋巴瘤,患者在青岛和睦家医院及国内、省内各大医疗中心中,选择了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莱山院区进行疾病治疗,并获得完全缓解。血液内科莱山院区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精心诊治,通过自己的医疗技术及对患者的关爱获得患者的高度好评,Anna及她的父母多次书写感谢信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感谢。

在治疗方面,中心实现了从“标准化”到“深度个体化”的飞跃。“惰淋中心的成立,其最直接的价值是让当下的患者获得最优化、最前沿的治疗。”刘小倩说,传统治疗可能主要依据病理分期和少数几个指标。中心通过整合高频基因测序、循环肿瘤 DNA 等尖端技术,能够描绘出每个患者肿瘤的独特“基因画像”,从而精准预测其复发风险、药物敏感性(如哪些患者对化疗不敏感但更适合靶向药)。 基于持续的监测数据(如 ctDNA),中心可以实现对“分子学复发”的早期预警,从而在影像学发现病灶前就提前干预,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此外,中心还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随访到康复、心理支持的“一站式”服务。这确保了治疗的连贯性,避免了因转诊、信息缺失导致的治疗中断或偏差。 在这里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如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CAR-T 细胞疗法、新型 ADC 药物、EZH2 抑制剂等突破性疗法,尤其是在多线治疗后无药可用的困境中,全新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编辑: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