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别忽视!磕碰就青、牙龈出血 或许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信号

2025-10-31 18:15:00

来源:奇山医院  



不小心磕碰后皮肤青一块紫一块,刷牙时牙龈总爱出血,女性朋友突然出现月经过多…… 这些看似常见的 “小毛病”,可能正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 ——血小板减少症。今天,烟台市奇山医院专家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是人体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组织修复。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集结,“堵住”伤口,从而防止不断失血。

正常情况下,每升血液中有100×10⁹—300×10⁹个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就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数量低于30×10⁹/L时,就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具有出血倾向,其中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尿道和胃肠道出血次之,颅内出血则较为少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

皮肤出血多表现为瘀点、紫癜及瘀斑,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远侧端多见。

黏膜出血以鼻、口腔黏膜、球结膜及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为主。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通常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外周血小板计数<20×10⁹/L时,可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

1.生成减少:

●骨髓抑制:严重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药物如丙戊酸、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干扰素等;中毒,如乙醇。

●营养底物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2.消耗或破坏增加:

●出血:如创伤性凝血病、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

●严重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HIV、丙型肝炎、EB病毒感染、腮腺炎、水痘、风疹病毒、布鲁氏菌病、蜱虫病、疟疾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DIC,如休克、感染、白血病等,慢性DIC如恶性肿瘤、动脉瘤等。

●妊娠相关疾病:羊水栓塞、子痫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

●药物影响:奎宁、青霉素、替罗非班、依替巴肽、阿昔单抗、如左旋多巴、磺胺等。

3.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如果脾脏显著肿大,如肝硬化晚期,会滞留过多血小板(可达总量的90%),导致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

4.血液稀释:大量补液或输血浆。

如何预防血小板减少?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2.避免有害物质接触:避免接触甲醛、射线等致癌物质。

3.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做好防护。

4.合理用药:避免应用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正规医院及时就医。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