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18:45:00
来源:奇山医院
门诊上经常会有肿瘤患者拿着一沓检查单问:“医生,我这病需要做基因检测吗?听说要好几万,真的有必要吗?”基因检测,这个听起来很“高科技”的词,如今成了肿瘤治疗中绕不开的话题。但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得做?今天,奇山医院专家就给大家讲清楚。
一、基因检测,其实是找肿瘤的“软肋”
我们身体里的细胞每天都在分裂,而基因就像“指挥官”,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如果某些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可能不受控制地疯长,最终变成肿瘤。
比如肺癌中常见的“EGFR突变”、乳腺癌中的“HER2突变”,这些突变就像肿瘤的“软肋”——如果能找到它们,就可以用针对性的靶向药精准打击,副作用比化疗小很多。
基因检测的作用,就是帮我们找到这些“突变基因”,判断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甚至预测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
二、这3类患者,强烈建议做基因检测
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必须做基因检测,但以下3类情况尤其需要:
1. 考虑靶向治疗的患者
比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这些癌症治疗中靶向药较多,而用药前必须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是否有对应的“靶点”(突变基因)。
举个例子:同样是晚期肺癌,有EGFR突变的患者用靶向药,中位生存期能超过3年;没有突变的患者盲目用,可能完全无效。
2. 晚期癌症,常规治疗效果不好
晚期患者治疗方案有限,基因检测可能发现罕见靶点,找到新的治疗机会。比如有些患者通过检测发现“NTRK融合”,即使肿瘤类型不同,也能用同一类靶向药治疗。
3.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与遗传性基因缺陷相关(比如BRCA基因突变)。如果家族中多人患癌,检测这些基因能帮家人提前发现风险,做好预防。
三、这些情况,可能暂时不需要做
1. 早期癌症,手术能根治
比如早期肺癌、乳腺癌,手术切除后治愈率很高,医生评估复发风险低,可能不需要立即做基因检测。
2. 经济条件有限,且无合适靶向药
有些癌症目前治疗的靶向药很少(如部分肉瘤、小细胞肺癌),如果检测费用超出预算,可与医生沟通,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
3. 检测结果无法指导治疗
比如某些突变目前没有对应的药物,这种情况下检测意义不大。
四、做基因检测,避开这3个误区
1. “检测越全越好,选最贵的套餐”
全基因检测(检测所有基因)费用高(可能2-5万),但多数患者不需要。医生会根据癌症类型推荐“针对性检测”(比如肺癌重点查EGFR、ALK等基因),费用几千到一万多,性价比更高。
2. “检测一次,终身有效”
肿瘤会不断进化,可能出现新的突变(比如靶向药耐药后)。这时需要重新做基因检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3. “基因检测阳性,就一定有效”
即使检测到靶点,也可能因为肿瘤异质性(同一肿瘤中细胞突变不同)等原因,药物效果打折扣。检测只是“指路”,最终效果还需结合治疗反应判断。
专家提醒:基因检测是肿瘤精准治疗的“工具”,但不是“万能钥匙”。做不做、什么时候做、选哪种检测,都需要结合癌症类型、分期、经济情况,和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请记住,没有最好的检测,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案。科学看待基因检测,才能让它真正为治疗“助力”。
专家简介:
孙洪林,肿瘤介入科主治医师。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化疗青年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黑龙江省分联盟第一届委员、黑龙江省医学分会癌痛规范化治疗分会委员、烟威出血中心联盟第一届理事、烟威肿瘤微创介入专科联盟第一届理事。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深部热疗、胸腹腔灌注及全身支持治疗。
擅长全身恶性肿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开展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技术。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