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科普医疗
告别 “大刀阔斧” 重获“无痕”新生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为腰椎术后复发患者再“撑腰”

2025-04-03 15:07:18

来源:业达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却遭遇症状复发,不想再做“大手术”该怎么办?面对这一难题,73岁的张大爷在烟台业达医院骨二科(脊柱外)找到了新希望——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可以成功避开原手术瘢痕,精准摘除复发髓核,仅需要7毫米切口,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地行走,疼痛基本消失,安全、微创、高效!

当传统手术遭遇复发难题:高龄患者如何破局?

三年前,张大爷因重度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了剧烈的腰腿疼痛,进而接受了“腰椎后路开放小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症状虽得到过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又有了复发的迹象,疼痛也再次席卷而来,甚至影响了行走和睡眠。张大爷在家属的陪伴下前往医院进行了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原手术节段腰椎间盘再次突出,压迫神经根。

面对这一复发的现状,若采用传统翻修方案,需扩大原切口甚至进行腰椎融合手术,但由于张大爷年龄较高,创伤耐受性较几年前有所降低,对骨融合方案十分抗拒,表示“坚决不再做‘大手术’”。

那么,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复发难题呢?烟台业达医院骨二科主任鲁秀国提出,椎间孔镜技术或可成为破题关键。

image.png 

椎间孔镜翻修术以“巧”制胜,四重优势破困局

鲁秀国主任表示,椎间孔镜翻修术包含以下四重优势:

1.精准“避让”原切口,创伤再减半 

传统翻修手术需经原瘢痕入路,易加重组织粘连,风险倍增。而椎间孔镜采用后外侧椎间孔入路,完美避开原手术区域,仅需7毫米切口,在镜下精准摘除突出髓核,极大降低神经损伤和瘢痕粘连风险。 

2.拒绝植骨融合,守护腰椎活动度 

对于拒绝融合手术的患者,椎间孔镜仅需摘除病变组织,无需破坏腰椎稳定性结构,尤其适合像张大爷这样追求生活质量的高龄患者。

3.局麻下操作,高龄患者更安全 

全程局部麻醉,患者术中保持清醒,可实时反馈感受,显著降低心肺负担,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提供安全保障。

4.次日下地,三日出院,加速康复 

相比传统翻修手术数周恢复期,椎间孔镜术后次日即可离床活动,3-5天即可出院,帮助患者快速回归正常生活。

“腰椎术后复发患者的翻修一直是临床难点。”鲁秀国主任指出,“传统入路面临瘢痕粘连、解剖结构改变等挑战,而椎间孔镜从侧方‘天然通道’进入,无需触碰原手术区域,结合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能更安全、彻底地清除病变组织。”目前,该技术已成熟应用于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瘢痕压迫等复杂病例,尤其为高龄、多病共存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听完专家的讲解,张大爷毫不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术后,张大爷的疼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缓解,第二天便在护士和家属的看护下独立下床行走,第三天便顺利出院。

image.png 

张大爷的成功案例仅是椎间孔镜翻修技术的缩影。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多的腰椎术后复发患者得以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烟台业达医院骨二科始终秉承“精准化、个体化”理念,已累计完成超数百例椎间孔镜手术,其中翻修传统手术病例占比逐年增多,以技术实力为患者筑牢生命质量的防线。 

骨二科简介

烟台业达医院骨二科以脊柱退变性疾病及脊柱骨折的治疗为特色,诊治范围包括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肿瘤、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肌筋膜炎及椎间盘源性腰痛。

自2019年脊柱外科独立成科以来,科室对脊柱退行性疾病和骨折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已完成各类脊柱手术2000余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在脊柱畸形、上颈椎疾病、脊柱感染、脊柱肿瘤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效果满意。

专家简介

image.png 

鲁秀国

烟台业达医院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尤其擅长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展经皮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经皮椎体成型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2000余例。开展微创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