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17:35:28
来源:奇山医院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疗的方法,是中医实践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一年中人体阳气相对最旺盛的时机,被认为是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期。
《急救广生集》中已有记载:“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此时被认为是借助盛夏阳气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的最好时机。
今年三伏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20天,末伏为10天,一共是40天,又是一年“加长版”三伏天。三伏灸具体时间如下:
伏前预热灸:7月5日-7月14日
初伏灸: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灸:7月25日-8月13日
末伏灸:8月14日-8月23日
伏后加强灸:8月24日-9月2日
"奇山医院三伏灸治疗项目有哪些 ?"
01.督灸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与手足三阳经、带脉、阳维脉交汇,因此,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是沟通联系两经的枢纽,与督脉、膀胱经形成了一个“治疗带”。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与五脏六腑相通,有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
督脉灸又被称为长蛇灸,是中国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是用生姜沫、艾绒铺置于人体背部脊柱上进行铺灸。艾草性温而不燥,善行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而驱风寒,充元气而健体,更可以入脏腑温通血脉;生姜性温,其解表之性可通透肌表,散寒祛湿,达到内外通透驱散寒湿之功。治疗时施灸面积大,热力渗透,能更好地起到祛邪扶正,温通经络,散寒祛瘀、通痹止痛,治愈顽疾的疗效。
适用于慢性骨病、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亦适合畏寒肢冷、体虚感冒、易疲劳、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调理。
02.火龙罐综合灸
火龙罐综合灸集推拿、刮痧、艾灸为一体,利用特殊定制的罐体工具,结合中草药中纯阳之性的艾草,在燃烧时产生的天然红外线辐射热源,以独特设计的罐口在身体相应部位的穴位和病灶疼痛点运罐,运罐过程中结合了点、揉、按等推拿手法,能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温补阳气的效果。
对颈肩腰腿痛、胃肠类疾病及风寒湿邪所致病症效果更甚。
03.膝关节隔姜灸
膝关节隔姜铺灸即在双膝关节实施隔姜铺灸,借助生姜的温热和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主要用于风湿寒邪所致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04.八髎灸
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骶部,是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汇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之气血的总开关。八髎灸利用生姜和艾灸二者相结合,有效的起到温养胞宫、散寒祛湿、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小腿无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宫寒、盆腔积液、前列腺疾病等。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