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 14:20:24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2月1日讯(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有人说,神经内科医生像钟表匠,需要在复杂微妙的神经系统内精确地调整和修复。但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传玉看来,仅仅做“修复师”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更需要“内外兼顾”,既有内科医生的细心和眼力,也要有外科医生的功力。
不甘于只做“熟练工”,在学科发展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多面开花,从医32年来,刘传玉用自己的努力为很多患者和家属找到了希望。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他义无反顾。
刘传玉(右)为患者做介入手术
不仅能看病,更会“找因”
提到脑卒中,很多人并不陌生。“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而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有数据显示,脑卒中一旦发病,每分钟会有近20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早确诊、早治疗至关重要。
日前,65岁的陈先生突然出现四肢活动不佳,起初他并没当回事,可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快,他开始意识模糊,渐渐无法正常说话。家人紧急将他送到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后,刘传玉带领团队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其采取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相结合的方式,很快为其开通了闭塞的血管。术后第二天,陈先生意识恢复,言语逐渐清晰,四肢活动也慢慢恢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抢救时间窗非常短暂,及时评估病情和做出诊断至关重要。”刘传玉告诉记者,“时间就是大脑”是改善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黄金法则,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的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4.5小时内静脉溶栓和6小时内的血管内取栓治疗,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采访中,刘传玉提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他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患者出现脑梗死是最后的结果,很多原因都可导致脑梗死,比如脑供血大动脉狭窄、闭塞,心脏血栓或主动脉弓斑欵的脱落,脑部小血管动脉硬化等多种机制都可能引发脑缺血表现,因此明辨诊断格外重要。从医多年,刘传玉和团队早已练成了“火眼金睛”,透过脑梗死的表象,迅速为患者找到致病原因,并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治疗,让很多患者因此得以摆脱终身残疾之苦。
个人的探索和实践之外,平台的保障和支撑也很关键。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脑卒中筛查基地,也是烟威地区最大的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中心。科室拥有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等专科相关检查设备,在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帕金森病、神经心理疾病及头痛头晕病的诊治等方面具有特色。
见证着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的发展,也从科室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多年来刘传玉始终坚持勤修“内功”,力求从根本上为患者解决问题。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也让他找到了更多前进的方向。
刘传玉(右3)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眼疾手更快,巧开“第三条生命线”
介入技术与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伴随着血管造影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利用一根根细细的导丝或导管,在患者大脑迂回细密的血管中找寻生的希望,多年来,刘传玉带领团队已经帮患者跨越了数不清的“生死线”。
日前,57岁的王女士突然出现头疼乏力,一侧身体活动不佳且伴有说话模糊不清等症状。慕名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结果显示其左侧颈动脉完全闭塞,右侧代偿供血,但由于代偿血管纤细,远期闭塞的可能性很大,需手术开通。考虑到王女士有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史,刘传玉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成功为王女士开通了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
“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会很高。”刘传玉介绍说,
慢性闭塞性血管的治疗中,药物治疗的疗效相对局限,采用神经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采用神经介入手术及时开通,可以有效缓解闭塞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像王女士一样,得益于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并不在少数。去年4月,孙先生因颈动脉狭窄1周入院接受检查,完善头颈CTA及DSA检查,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约70%,这意味着一旦发生闭塞,孙先生将出现半身不遂等严重后果。由于孙先生对常规股动脉穿刺入路存在恐惧,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刘传玉和神经内科团队充分讨论后,决定为其采用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脑保护伞下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导管室介入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后2天孙先生便顺利出院,如今恢复情况良好。作为烟台市首例经桡动脉入路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此举也标志着毓璜顶医院神经血管介入治疗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既弥补了单纯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又能避免外科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神经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以外的“第三条生命线”。继动脉取栓和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术后,前年,刘传玉和团队又开始探索静脉系统的介入治疗,其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医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与探索,才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作为较早接触和始终跟随神经介入治疗前沿诊疗技术和理念的医生,刘传玉颇为感慨。在他看来,很多时候都是患者“倒逼”医生进步,当一种治疗方式无法适用于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这样的探索和努力在给医生带来进步和提高的同时,也会为更多人找到希望。
刘传玉(左5)团队在查房
辨病有一套,在寻常症状中总能看到“不一样”
从医多年,刘传玉的经验越积越多,但他却从不敢沾沾自喜。从最寻常的症状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从而为疑难杂症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让他收获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一名20岁的男孩突然出现走路不稳和摔跤的情况,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来到神经内科门诊检查。排除了脑部疾病的可能性后,刘传玉从两人的交谈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男孩外向和爱好社交的信息,考虑可能是“笑气”中毒的表现,在他的建议下,男孩完善了相关检查,最终被诊断为“笑气”中毒引起的亚急性联合变性。“长期使用一氧化二氮,会导致维生素B12失活,从而中断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出现类似于中毒性脑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等情况。”明确病因后,男孩停止使用一氧化二氮,并接受注射维生素B12 两周,四周后复诊男孩的行走已顺利恢复。
出现认知障碍,就是患上了老年痴呆?在刘传玉这,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不会忽视每处细节,让他总能有意外的发现。此前一位63岁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现持续的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仅仅几个月过去,她连家人也认不全了。慕名找到刘传玉后,了解到老人此前的认知状况良好,仅在最近一年内症状迅速加重,他在常规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外,又增加了血清学检测。很快结果反馈来了:梅毒抗体初筛阳性,同时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最终这位女性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给予相应的治疗后,这位患者很快有了改观,不仅能认人了,和家人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从医路容不得半点侥幸与马虎。在刘传玉看来,与患者相关的从来没有“小事”,只有关注到诊前诊中和诊后的每一处细节,才算得上是真正为患者负责。而与患者同行的这一路,尽管辛苦,他却始终甘之如饴。
专家简介: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刘传玉
刘传玉,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青岛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脑功能与数据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眩晕病诊疗专委会常委,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山东省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学术发展学组委员,烟台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烟台市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委,烟台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烟台市首批党员名医工作室领衔名医。
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工作,具体负责全院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及全院脑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持及参与完成省市科研课题5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7次,参编专著2部。
编辑: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