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11:11:5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7月5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姜宗延)面对肿瘤时的无助与绝望,不仅患者和家属有,医生也同样备受煎熬。不同的是,他们会以此为动力,努力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找寻希望。
从“白乐呵”医生,到如今面对血液内科疑难病症时也能从容以对,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英慧的心路历程十分具有代表性。初入行时,她只能凭一颗真心,“常常去陪伴,总是去安慰”。但随着抗生素和血制品的发展,她和同事如今也迎头挑战“去治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癌症免疫疗法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疗法应用于临床,如今,刘英慧再面对患者和家属时也有了更多底气。
心系患者,始终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即使已过不惑之年,刘英慧依然是那个“愿意为患者千千万万遍”,眼里有爱、心里有光,奔跑着为患者抢时间的人。
刘英慧(右二)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让健康干细胞在患者骨髓内“生根发芽”
刘英慧永远也忘不了刚入行时的彷徨与无助。
1996年参加工作时,国内血液病的治疗还在摸索阶段。受限于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患上血液恶性肿瘤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有心无力,在有限的治疗选择中,刘英慧只能含着眼泪送走一个又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患者。
干细胞移植疗法应用于临床,对血液病患者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幸运的是,刘英慧恰好赶上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发展的关键契机。200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开展了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11年,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科开展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12年,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开展烟威地区首例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2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开展烟威地区首例脐血移植。这些关键时刻,刘英慧有幸见证并与同事们始终探索向前。
但其实准备工作早已就绪。2010年,刘英慧受医院和科室委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淋巴瘤三个月,后再次到该院进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年,并到北京道培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大师班学习新的移植及细胞治疗技术。这些都为日后,她带领医疗组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供应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目前是根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液恶性肿瘤的唯一治疗方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化疗及新型药物的预处理,清除肿瘤细胞、异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然后再将健康供应者的造血干细胞经血管输注到体内,重建起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
35岁的陈女士就因这项治疗而重获新生。因频繁发烧并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在骨髓聚集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并侵犯脑膜、淋巴结、肝脏等组织,预后非常差。由于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刘英慧和同事决定为其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经过周密的准备,当富含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陈女士体内时,生命希望再次被点燃。
然而这只是开始,想让健康干细胞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并不容易。由于化疗药物“敌我不分”,骨髓移植过程中机体正常的造血和免疫细胞也一并被清除,进入骨髓抑制后,患者宛如“玻璃人”,不仅要和排异反应和并发症抗争,这期间哪怕一次感冒、腹泻或轻微伤口感染都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陪伴患者进行移植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小觑。所幸,通过强化免疫抑制(ATG)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20天后陈女士顺利出舱,身体的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
顺利出舱只是第一步。对于刘英慧而言,从死神手中为患者夺回时间后,漫长的如“滚雪球”般的后续复查与治疗才是挑战的开始。“每位患者的治疗与守护,都离不开团队的付出。”刘英慧说,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对症治疗,陪伴患者走过抗病的每个关键时刻,任重而道远。
刘英慧(右三)团队研究治疗方案
以CAR-T疗法“精准击杀”肿瘤细胞
不断反复的病情、高昂的花销和看不见的希望,足以拖垮每一个正在和血液病抗争的家庭。
尽管伴随着抗生素和血制品种类的增多,近年来血液病的治疗方式和手段在不断升级。但对于每天都在直面患者绝望的刘英慧而言,这样的速度显然还不够。为此,她只能抓紧每一次学习机会,争取把最新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尽早应用于临床中。
2023年5月10日,全球首位被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愈的白血病患者艾米莉迎来了她无癌生存第11年的纪念日。5岁时,查出患有B-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历经化疗、骨髓移植后再复发,她已无路可选。2012年,她接受了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的CAR-T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奇迹般活了下来。
艾米丽的这次成功尝试,也给很多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19年,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通过临床试验成功开展CAR-T细胞免疫疗法,以抗CD19 CAR T细胞输注治疗复发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反应率可达90%,完全缓解率在50%左右,成功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37岁的王先生因滤泡淋巴瘤复发再次入院接受治疗,此时他的肾脏周围已被肿瘤包围,因高热、心功能不全和反复高热,他一度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考虑到王先生的病情进展较快,且常规治疗已无法起效,刘英慧和团队为其输注CD19 CAR T细胞治疗后,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仅有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未发生神经毒性。此后,辅之以床旁超滤治疗,王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如今,三年多过去他的病情稳定,已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部分淋巴瘤和骨髓瘤患者而言,CAR-T疗法是强有力的救命良方。”刘英慧介绍说,CAR-T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AR基因转染至T细胞内,使这种经基因修饰的T细胞表达特异性的抗原识别CAR结构,再通过体外扩增、纯化获得更多CAR-T细胞,作为“精确制导”武器回输至患者体内,来识别并直接杀伤表达特定抗原的靶细胞,可起到“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如今,每年都有10余例患者因此获益。一个更振奋人心的消息是,2021年国产CAR-T治疗初获成功,这意味着高达120万一针的CAR-T治疗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
新技术与疗法的应用对患者而言是希望,对医生而言则是鞭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也不曾改变过以患者为先的初心,在刘英慧看来,和血液病患者的相处是漫长且没有试错机会的历程,只有把握好诊疗过程的每个细节,做到既不过度医疗也不掉以轻心,以精湛的技术和责任心护航,才可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刘英慧(右一)团队在查房
从“白乐呵”医生到从容应对疑难病症
都说底气来自于自信,但刘英慧却是个例外。经验越积越多,面对疑难杂症也信心在握的她却越来越小心翼翼。这并不是说她是“绣花枕头”,而是因为见过太多家庭的艰难抗病路,她更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真正守护好患者的健康之门。
刚入行时,血液科医生有个“白乐呵医生”的称号,这是业内用来自嘲用的。受限于技术和治疗手段,那时的血液科医生大多时候只能靠用心陪伴和对症治疗来看护患者,延长生存期和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今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的不断发展,刘英慧和同事们有了更多底气。
最明显的表现是,面对疑难病症时她敢于下结论和治疗了。莱州13岁的利利(化名)因反复发烧并伴有脾大等症状,当地医生怀疑其患有肿瘤建议转院,但结合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刘英慧却给出了不同的判断,她认为孩子只是细菌感染。面对家长将信将疑的态度,她积极帮忙联系北京的医院进一步确诊,最终检查结果佐证了她的判断,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男孩很快恢复如初。
62岁的李先生一向身体不错,此前却反复出现乏力、高烧等症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血常规检查提示其血小板已低至10×10^9/L,而正常值应在100-300×10^9/L。没有慢性病史也无重大诱因,李先生的状况引起了值班医生的警觉,紧急收入血液内科住院治疗后,李先生又开始烦躁不已,一度处于失控状况。迅速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后,刘英慧初步诊断其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起病急、预后差,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经与家属沟通后,刘英慧和团队立即将其转入重症监护室,并通过与输血科的紧密配合,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和紧急血浆置换治疗。经过28次置换,李先生顺利躲过一劫,如今恢复健康的他已奔赴上海和女儿颐享天年之乐。
但即使如此,刘英慧也从不敢掉以轻心。参加工作之初,一位移植失败的患者在出院时拉着她的手再三感谢,尽管知道时日无多,他还是感激刘英慧的用心守护。感动之余,这一幕也深深刺痛着刘英慧,这份生命嘱托她一刻也不敢忘。
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父亲在时隔多年后给刘英慧发来短信:“孩子恢复得很好,我们一家会永远记得你为孩子奔跑着取血浆的身影”。二十多年过去,刘英慧依然是那个奔跑在路上的人,不过这回她想做的是,跑快点、学多点,守护更多人的血液健康。
刘英慧
专家简介:
刘英慧,医学硕士,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担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干细胞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骨髓增殖性肿瘤工作组委员,烟台市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开展的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难治复发淋巴瘤、骨髓瘤的CART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效果。
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