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11:13:13
来源:烟台医大胃肠医院
近年来,网络上充斥着胶囊内镜的宣传广告,无疑都在强调其如何操作简便,患者检查无创无痛苦,完全可以代替传统内镜。但是,胶囊内镜真的如此完美吗?下面,听听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内镜中心卢霞副主任怎样说。
什么是胶囊内镜?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卢霞副主任介绍说,胶囊内镜全称“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患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其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患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优点
1、安全无交叉感染。胶囊内镜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卫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2、扩展检查范围。胶囊内镜可以检查小肠,而传统内镜分为结直肠镜和小肠镜,只有做小肠镜时才能检查小肠。
3、基本无不适感。只需吞服胶囊,检查过程无创、无痛、无导线,也无需麻醉。
4、操作简便。整个检查仅为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步骤。医生只需回放观察图片,即可对病情做出诊断。
虽然胶囊内镜有以上优势,但也不能忽略它有很多局限性。
1、有嵌顿风险,可导致小肠切除。先天小肠发育畸形、狭窄以及像炎症性疾病会造成小肠狭窄,会导致胶囊内镜卡住;而一些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肠道内会有憩室,也会导致胶囊内镜嵌顿其中;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手术来取出。
2、操作不灵活。胶囊内镜是借助消化道蠕动而进行运动的,这种运动是被动的、不受人为控制的。如果医生想对某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运用胶囊内镜就难以做到,虽然现在有磁控的胶囊内镜,但其也仅能在胃腔内实现磁控,在肠道内仍要靠肠道蠕动来推动其前进,灵活性远不如传统内镜检查。
3、漏检率高。胶囊内镜从吞咽后几秒内就会通过食管,然后快速到达胃里。对于食管的观察很短暂,因此不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它对胃内的检查也不可靠。胃就像一个布袋一样,胶囊内镜操控性差,观察不到胃的每一个角落,很可能会产生大量盲区,造成漏检。对肠道的检查效果就更差了,因为不能控制前进速度,想重点观察某一区域也无法实现。
4、不能做活检。活检是指医生在胃肠镜检查时发现病变,从患者体内摘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良恶性质。而胶囊内镜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5、不能直接镜下治疗。胶囊内镜在检查时发现有息肉、有糜烂,不能直接治疗。最终,还得做下管的内镜去治疗。
6、拍摄图像多,诊断费时费力。胶囊内镜一次检查通常拍摄的图像可达几万张,而医生要从海量的图片中找到病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卢霞副主任表示,胃肠镜是检查胃肠疾病的金标准。目前为止,胶囊内镜无法替代传统内镜。
张志强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