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健康频道>今日推荐
中国慢病患者超2.6亿 维生素D或是对抗慢性病的“新良药”

2020-04-03 17:17:38

来源:燕喜堂  



所谓“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这类疾病具有病程长、起病隐匿的特点,而且常会迁延不好,若防治不及时,对健康来说是一种威胁。

我国慢病患者已超2.6亿,预防慢病刻不容缓!

慢病可对人体的脑、心、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严重时或可致伤残。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而造成的死亡占所有人口死亡的85%左右。如今,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等慢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且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你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就拥有怎样的健康,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发病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抽烟酗酒、不爱锻炼、饮食不健康等都是慢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改善生活方式是较好的方法。

当然,慢病的发生机制是复杂的,它可能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甚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也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一大原因!

维生素D或是对抗慢性病的“新良药”

我们都知道,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其实维生素D的作用不止于此,随着科研对维生素D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对身体的影响极其广泛,比如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老年痴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慢性病都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维生素D缺乏与心脏病:美国《循环》月刊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耗时5年跟踪调查1739名对象,发现维生素D缺乏者患心脏病、心力衰竭、中风的风险要比维生素D含量充足的人高60%。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代谢异常,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

维生素D缺乏与癌症:维生素D在调节细胞分裂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防止细胞的过度分裂,对某些癌症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

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骨质疏松:维生素D决定了钙在人体的吸收效率,起到坚固人体骨骼的作用。对婴幼儿来说,缺乏维生素D会使其生长发育不良,可诱发佝偻病;而对于中老年人,则可能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

维生素D缺乏与痴呆症:发表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一项研究显示,中重度缺乏维生素D的人与体内维生素D含量充足的人相比,患上阿尔兹海默病以及其他痴呆症的风险明显提高。研究人员称,维生素D或许有助于细胞摆脱β淀粉样蛋白的困扰,而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维生素D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促进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维生素D缺乏或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维生素D缺乏现象极为普遍

据预估,全球约有10亿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其中包括身体自身合成不足和膳食摄入不足两方面原因。

维生素D之所以被人形象地称为“阳光维生素”,主要是因为人体皮肤中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物质经阳光照射后可合成维生素D,这部分维生素D可占身体维生素D供给的90%。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季节都能获取足够的阳光照射从而合成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比如在高纬度地区、寒冷的冬季,日照强度低、日照时间短,就难以足量合成;同时,空气污染、雾霾严重、阴雨天、使用遮阳伞、防晒霜等都能够阻隔太阳光,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另一方面,天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并不多,它主要存在于鱼肝油、三文鱼等日常食用较少的食物中,因此,人们一般难以通过膳食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怎么补?

以上两大原因导致了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极为普遍,从而加剧了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亟需我们每天适量补充维生素D。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出,人群对维生素D的推荐需求量为400IU/d,65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600IU/d。由于人体因疾病、生理状况及所处环境不同,对维生素D的摄入量可适当增加,但疾病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确认每日用量。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晒太阳和饮食都是不稳定的维生素D补充手段,想要每天不间断地足量补充,建议选择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这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稳定的方法。比如,市面上销售的悦而维生素D滴剂就是不错的选择,此药由青岛双鲸药业研制,每天1-2粒就能满足1 天的营养需求,非常方便,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维生素D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在维生素D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身体系统运转正常,否则或会引起各项指标异常,为各种慢性疾病埋下伏笔!

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